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19年09月24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一版:要闻
2019年09月24日

青浦海事人见证水上变迁

【本报讯】一条环城水系“金腰带”,筑起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温暖了全城百姓的心;一座防洪大堤“彩虹桥”,筑起了全城百姓的安全保障,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;一场国际盛会“进博会”,筑起了全国人民的自豪感,引领了经济贸易全球化……70年披荆斩棘,70年风雨兼程,青浦面貌焕然一新,人民生活日新月;这一切源于各行各业的奋斗者们撸起袖子加油干,追梦路上奋力奔跑。

其中,有这样一支队伍,他们奋斗在一线,在岁月中接力奔跑,他们就是青浦海事人。据《青浦县志》记载,1951年春,船舶管理所成立;1952年9月改为航运管理所,负责全县调配船舶运输、航政管理、组织船民走合作化道路等。现如今,上海市青浦区航务管理所、上海市青浦区地方海事处、上海市船舶检验处青浦检验所,三块牌子一个单位,编制由10人增加到80人,最高学历由当时的中专到现在的硕士研究生,本科以上达75.9%,曾获得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授予“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”荣誉称号。

见证水上“城市成长”

“变化太快咯,还记得小时候,淀浦河开挖,全城的百姓扛着铁楸,挑着箩筐,好一副忙碌热闹景象。如今这17号线地铁不仅水上开过,还能水下穿越,想不到哇。”看到这么大的变化,退休的任师傅感慨万千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航运需求日益提升,青浦海事不断加强航道标准化建设,当年的木船、水泥船已变成如今的大型散货船、集装箱船,两岸由滩涂码头变为规模化、现代化的码头企业,机耕桥也由钢筋水泥大桥耸立替代……航道更顺直、水面更宽阔、等级更高,淀山湖中的航标灯从无到有、从少到多、从蓄电池到太阳能,“擦亮行轮的眼睛”。

青浦的“水上城市”在一代代海事人的监管中不断“成长”,6座17号线桥梁、环城水系建设、防洪大堤“彩虹桥”、金泽水库……都离不开海事人的日夜监护。昔日意气风发的少年,如今已是两鬓花白,而正是他们,开创了青浦海事新篇章,荣誉无数,心中只有人民。

见证水上“幸福指数”

浆声阵阵,水意浓浓,一艘艘渡船在水乡如诗如画般的湖面上行走,曾是青浦渡口的真实写照。而如今,承载了当地几代人出行依靠摆渡过江重任的渡口,在青浦海事配合推进乡镇渡口“撤渡建桥”工作中完成了它的使命,成为两岸居民心中永远的回忆,也彻底解决了百姓“出行难”的问题,打通了当地经济发展“经脉”。

青角薄稻米名满遐迩,位于朱家角的漕港在每届新米登场时“河港几为米船所壅塞,其盛况可见”。如今的朱家角,虽不见米船,但依旧船商云集,市井繁荣,游船、游艇、赛舟更是青浦海事的监管重点,每年的端午赛龙舟更是热闹非凡,已然成为人们休闲度假,“偷得浮生半日闲”的好去处。如今的航道不单只注重功能性的航行,更是与百姓的美好生活需要紧密联系,在安全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,全面提升百姓幸福指数。

见证水上“劲草真金”

“疾风识劲草,烈火见真金。”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,而安全感是每个奋斗者的基石,使追梦路上心态更从容、步伐更坚定。青浦海事始终以水上安全监管为中心,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,以不懈奋斗凝聚起强大力量,守卫水上安全、打造平安港区、共筑和谐青浦。他们以水为生、与水搏斗,与时间赛跑、与自然抗争,昼夜巡航、风雨无阻,战高温、防寒潮,迎台风、抢救险,扫黑恶、防污染,守进博、助创全……仅2018年,青浦海事就开展抢险救助29次,救助遇险人员85人次、遇险船舶37艘次。

无论是“水上城市”成长,还是“幸福指数”提升,都始于梦想,成于实干。青浦海事始终在保安全、谋发展路上练好“内功”,反复集中“补钙”、“加油”,做到学之愈久、知之愈深、信之愈笃、行之愈坚,打造海事精兵强将。在新时代、新征程上练就“外功”,加快执法装备建设发展,全力提高执法艇、信息化(通信)设备、视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,全方位掌握水域动态,全力打造 “智慧航道”,筑牢水上“防护盾”,许一个水上“安全梦”。(青浦海事)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